2月9日下午,合肥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線入廊協議簽訂儀式在合肥市高新區管委會舉行,市政府副秘書長王道榮,高新區管委會、市城鄉建委、市燃氣集團、葛洲壩集團、安徽電建一公司、高新區管廊公司等單位和部門的分管負責同志參加了燃氣管線入廊協議簽訂儀式。燃氣管線入廊協議簽訂為省內首次,標志著合肥市管線入廊工作邁出實質性的一步,為我市綜合管廊投入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全省地下管線入廊工作提供了樣板和示范。

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城市空間不足

以及“馬路拉鏈”、

“空中蜘蛛網”等問題,

實現地下空間的集約化利用,

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

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保障城市安全,

還能提升城市品質,

改善城市形象,

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


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運營工作,自成功申報2016年綜合管廊國家試點城市以來,在高新區拓展區、新站區少荃湖片區、肥西縣產城融合示范區3個區域開展示范工程建設,總長度為58.32公里,概算總投資為54.75億元,目前已形成廊體46公里,計劃于2018年投入運營


多方推進:全省首條綜合管廊燃氣管線入廊

由于燃氣管線遇到高溫或火花極易爆炸,危險性較大,故對運行管理和日常維護的要求更加嚴格,在納入綜合管廊需加強通風、排煙、監測、報警等完善的技術措施。在綜合管廊中設置燃氣管線,須獨立設艙。合肥市此次綜合管廊燃氣管線入廊、運維協議簽訂,屬全省首次,標志著安徽省綜合管廊已達到危險管線入廊的技術要求。


同時,為加快推進入廊工作,合肥市城鄉建委多次召開管線入廊協調會,在高新區管委會的積極努力下,市燃氣集團全力配合。此次綜合管廊燃氣管線入廊、運維協議簽訂,既是我市貫徹落實住建部、省住建廳對管線全入廊的要求,也是合肥市落實管線入廊和收費的積極行動。


從“免費任性”到“有償合理”:開啟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新時代

此次管線入廊,使城市地下管線埋設不僅從傳統地下直埋升級為定位“安家”,地下空間的利用更是從“免費任性”到“有償合理”。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已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該區域內的所有管線必須入廊”“實行有償使用”。管線入廊、運維收費標準是對各類管線現行管理狀態下直接損失、發生事故的影響程度和索賠額度、大修周期及其費用支出等因素進行核算而訂立的標準,它為城市地下管網的建設運營維護建立了資金保障機制,使危險的管線能實時跟蹤監測,更換頻繁的管線避免反復開挖,通過綜合管廊在線監測信息系統可以將管線、廊體的運行情況盡收眼里,確保管廊和管線運行安全。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一項一次性投資巨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建立綜合管廊收費機制是對地下空間合理開發及有償使用的初步嘗試。然而,由于各管線權屬單位對入廊費及運維費的核算難以統一,“全線入廊”尚存在難度。此次合肥市燃氣入廊“先邁出一大步”,充分肯定了綜合管廊的突出功能效用,開創了全新的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時代,將為其他管線入廊產生積極推動效應。


今后,合肥市將按照

“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的要求

加大統籌力度,

持續全力推進管線入廊工作,

實現管廊運營管理

智能化、一體化,

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