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水利行業發展背景
水利工程是為防治水害和開發利用水資源而修建的工程,它的核心作用包括防洪、供水、灌溉、發電、航運、生態保護,并具備推動經濟發展等多重效益?。
近年來我國平均降水量波動極大,2020年我國平均降水量超過700mm,達到706.5mm,為近年來最高,2023年以來我國平均降水量連續兩年保持快速增長,2024年平均降水量達到697.7mm,接近2020年水平。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水利建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5-2032年)》顯示,近年來我國不僅降水量波動巨大,極端氣候出現的概率也在大幅增長,我國近年來不斷推動城市化,城市人口大幅增長,但是極端天氣的出現,使得部分城市遭遇洪澇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威脅,政府愈發重視城市防洪澇水利工程建設。以下為近年來我國重大洪澇災害:
2020年以來國內重大洪澇災害情況
根據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資料,2024年,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5344.9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709人,緊急轉移安置254.4萬人次,倒塌房屋5.8萬間,損壞房屋37.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630.4億元。
2、中國水利建設投資額連續三年創新高
正是由于洪澇災害每年都給社會造成重大損失,根據2025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2024年水利建設投資創歷史新高,全年水利建設投資13,529億元,同比增長12.8%,水利投資已連續三年創出新高。
具體到各地方政府,各省水利投資額可以分為四大梯隊,具體如下:
2024年中國重點省市水利投資規模(部分)
由此可見,我國非常重視水利建設,尤其是近三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將水利工程作為重點項目,每年提供大量的資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市場。
3、政府提前布局“海綿城市”,加快地下管網建設
2014年6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從政府層面首次對地下管網建設提出中長期的整體規劃,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2015年4月,國務院下發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2015年8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其中提出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為基礎,以南水北調工程東、中、西三線為重點,科學推進一批重大引調排水工程規劃建設,推進大江大河干流堤防達標建設、重點河段河勢控制,構建重要江河綠色生態廊道,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2025年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加快推進國家骨干網建設;到2035年,基本形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逐步建設,省市縣水網基本完善。
2020 年以來部分管網建設相關政策